按
這篇文章放在草稿夾裡有好幾天了,趁今天精神比較好把它整理一下吧 ~話說這次去資訊月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去親眼確認 ASUS X205 的外觀與使用感覺,接下來我就分享一下簡短的使用心得吧 。
Asus Eeebook X205 賞圖
在資訊月展場唯一看到的一台展示機是白色的 |
如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 白色的 ASUS EeeBook X205 採用的是鋼琴烤漆的質感設計 至於好不好就見仁見智了 我個人是沒這麼喜歡啦 |
銀粉的質感需要稍微仔細看才看的出來 不過這個部份其實在以前華碩的小筆電就用過的設計 |
說到 X205 最讓我感到驚豔以及滿意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輕薄度 終於有一種 Windows 筆電也有好看的設計的感覺 |
X205 只配有兩組 USB 2.0 感覺似乎有點不太夠, 如果想要外接比較多的設備就必須借助 HUB 了吧 |
喇叭是設計在筆電底部的部份 雖然是設計成雙聲道,不過看那個大小不知道出力夠不夠? |
如果會入手 X205 的話 我設定的主要用途還是以文書處理為主 所以鍵盤的意用程度也就十分重要了 在現場試打一小段文字的感覺其實還不錯 |
簡單心得
因為試玩的時間有限所以簡單的就有測試到的部份與我目前所知道的資訊進行分享。
- 外觀~
首先在外觀的部分,在展場看到的是白色的版本,基本上算是中規中矩,白色的 X205 我並沒有很喜歡,不過這算是個人喜好的問題,白色的 X205 其實是不錯看的,它的白並不是死白而是加入了一點亮粉的設計元素使得看起來的感覺跟一般的白色筆電有點區隔,鋼琴烤漆的質感感覺也不錯,就是容易髒了點同樣也是很優秀的指紋收集器(笑)。
其他的部分就如同我前一篇文章提到的一樣,因為減少了許多傳統筆電的元件,所以整體看起來是很適合隨身攜帶使用的,拿起來的感覺並無太重的感覺,畢竟大約一公斤的重量其實算是還好,我的 Padfone 2 加上基座與保護套的重量也是大約一公斤,不過可能是配重的關係,X205 拿起來的感覺還比 Padfone 2+ Padfone Station 還要輕。
- 螢幕顯示~
這部分因為沒有進行影片播放的測試所以我說的可能不准。雖然 X205 搭載的是普通的 TN 面板而不是 IPS 面板,不過看起來其實也還不算太差,就現場看起來的感覺個人還可以。
- 鍵盤與觸控板~
先說觸控版的部分,X205 搭載的觸控板真的還滿大一片的(至少跟同級筆電相比),同時也支援手勢操作,在一些基本的操作上感覺還滿好用的(開始期待 Windows 10…),不過因為我一直不是很習慣用觸控板,所以也沒辦法評論它好不好用(很奇怪,身為一個筆電的長期使用者卻不常用觸控板)這部份留到我真的入手 X205 之後再分享吧 。
鍵盤的體驗可說是筆電最重要的部分,X205 的鍵盤算是相當好打的,不管是鍵盤的大小、鍵與鍵的間距都比我目前在使用的筆電好上手,唯一算的上是缺點的部分是它的方向鍵比較小,使用上有點容易誤觸,Page UP/Dn 鍵需要搭配 Fn 鍵使用有點不方便。另外打起來的感覺有明顯的廉價感,大約就是市面上價位在 500 元左右的薄膜鍵盤的打感,這點如果介意的人可能就要稍微考慮一下了,就我個人來說雖然我會重視打感,不過因為我現在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先在手機上完成大部分草稿,回到筆電端的時候我只進行確認與細節的修改,所以其實 X205 的鍵盤我算是能夠接受的,詳細的部份我還是等到真的入手之後再進一步分享個人心得吧。
- 一些問題的解答與確認~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最後會決定我會不會入手 X205 的關鍵問題:能否升級 RAM 跟 SSD 的部分經過詢問展場人員後得到的解答是確定沒辦法(看來是焊死在主機板上了…),不過就現場試玩的感受 X205 的整體感覺還算順暢,不管是軟體間的切換還是打開軟體的速度都在接受範圍內(可能是因為試玩時使用的是內建的軟體,還沒針對我個人使用的習慣去進行測試),另外 11/29 那天在展場還買不到 X205 的現貨,據說是產能問題…另有一說是尚未開始正式販售,如果是產能的問題那真的很難讓人接受,雖然我明白賣這台筆電的利潤空間很有限,但是這台 X205 也都已經在國外上市了(而且還有搭配感恩節促銷!)說沒貨實在有點說不過去。現在的廠商都很喜歡玩飢餓行銷的遊戲,小心玩過頭讓消費者對產品失去信心啊!會推出同級或類似的商品不會只有一家廠商,在越是成熟的消費市場中越是如此。另外目前實際上市的顏色只有白色跟藍色,那發表會說會推出四種顏色的意思是?雖然這也是目前廠商常用的手法之一,也許是為了延續產品的銷售週期,但是對消費者來說等待的時間是難熬的啊!(至少在發表會上面要說清楚相關的消息,不要讓消費者猜測或是苦等)還未正式販售的部分我覺得也是幌子,因為在當天晚上在購物網站上就已經上架了(包含華碩自己的商城),只是都採用預購的方式,這些都是讓我感覺不太好的地方,好不容易這次華碩在行銷上有了新的突破卻在這幾個細節的地方處理得不好,有點令人小失望。打到這裡似乎有點離題,簡單的進行總結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